書記曾指出:“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當前我們正處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至半山路更險之時,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已成為時代命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蘊含了更多的對文化供給的期待和期許。由此可見,加強文化建設是當前發展核心要義,要下好先手棋、打好攻堅戰,以文化促民生、以文化謀發展、以文化展風采。
當好文化建設的守護者。龍應臺曾說:“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文化之魅力在于其以靜謐姿態延續中華之美。正如景德鎮大力實施陶瓷文化傳承保護把御窯廠遺址保護工作列為“一號工程”,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進重大文化保護項目建設;江蘇省泰興市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泰興鼓兒書傳唱村規民約、紅色文化和民間傳說,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采取籌資籌勞、村民自治等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因此,我們要做文化建設的守護者和傳承者,要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
當好文化建設的探路者。文化發展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正如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木桶取水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子,文化建設缺少創新就無法成為最持久的力量。河南省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扶持文藝創作, 晚會創作不斷給人新的驚喜,從唐宮夜宴到水下洛神再到龍門金剛,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搭乘創新之勢,真正實現了強大的文化自信,也讓河南衛視早已成為響當當的文化品牌。因此,文化建設要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責無旁貸地當好文化自信的示范者、引領者和推動者。
當好文化建設的傳播者。河南省蘭考縣通過開辦孝賢文化講堂、開展孝老愛親餃子宴、成立藝術團等方式,倡導文明新風,樹立和諧家風,培育村莊文明鄉風,讓群眾切實了解到文化的底蘊,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提振精氣神;上海市寶山區注重挖掘鄉愁文化,以鄉愁為出發點,發揮鄉賢的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讓村民記住歷史文化和生產生活傳承的精神家園,真正讓激活文化內在的強大生命力,給予群眾正確的精神指引。因此,在文化建設中我們更要自覺承擔宣傳引導責任,當好“宣講人”、做好“傳播者”,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中華文化,實現物質與文化協同發展、行穩致遠。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蛟S陽光總在風雨之后。盡管前途漫漫,任重道遠但是仍要堅信磨礪使得玉成,將文化建設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政道教育 | 安徽人事考試網 | 政道名師 | 安徽公務員 | 國家公務員 | 事業單位 | 選調生 | 大學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師 | 遴選
政道教育 版權所有 安徽事業單位考試 安徽公務員考試 Copyright © 2018-2022 ahrsksw.net 皖ICP備1801256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