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海:指南針
A粉筆:黑板報
B潛水:救生圈
C通信:屏蔽器
D駕駛:發動機
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A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B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C春色滿園關不?。阂恢t杏出墻來
D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慘綠少年:翩翩公子
A再作馮婦:破鏡重圓
B汗牛充棟:鳳毛麟角
C明月清風:風花雪月
D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4.鐮刀:麥子
A卷尺:刻度
B鋤頭:大米
C扳手:螺栓
D剪刀:鋼材
5.斗拱:古建筑:荷載重量
A尾燈:汽車:照明搜索
B船舵:帆船:控制航向
C劇場:舞臺:提供演出
D芯片:手機:結構保護
政道教育參考答案:
1.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航海需要用到指南針,二者為活動和工具之間的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粉筆是繪制黑板報時可能會用到的工具,二者為工具與宣傳形式之間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潛水不需要救生圈,潛水裝備一般包含潛水服、呼吸器、眼罩等,因此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屏蔽器是一種可以屏蔽通信信號的設備,二者不是活動與工具之間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駕駛一般指操縱(車、船、飛機、拖拉機等)使其行駛,駕駛需要用到發動機,二者為活動和工具之間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2.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題干詩句的意思是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都認識你。因為“普天之下都認識你”,所以“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疤煜抡l人不識君”為因,“莫愁前路無知己”為果,二者為因果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詩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因,“不識廬山真面目”是果,二者為因果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B項:詩句的意思是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所以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后庭花》。因為“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所以“隔著江水還能高唱”?!吧膛恢鰢蕖笔且?,“隔江猶唱后庭花”是果,二者為因果關系,但順序與題干相反,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詩句的意思是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游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墻來?!耙恢t杏出墻來”側面體現了“春色滿園”,不是“春色滿園”的原因,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詩句的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出師未捷身先死”是因,“長使英雄淚滿襟”是果,二者為因果關系,但順序與題干相反,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3.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慘綠少年”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后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引申為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與“翩翩公子”為近義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再作馮婦”比喻再干舊行業;“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團聚或決裂后重新和好,二者不是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汗牛充棟”形容藏書很多;“鳳毛麟角”比喻難得而寶貴的人或事物,二者為反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明月清風”意思是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風花雪月”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二者不是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博士買驢”比喻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與“不得要領”為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4.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鐮刀是割麥子的工具,二者為工具的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卷尺上一定有刻度,二者不是工具對應,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鋤頭是除草、翻土的工具,不是收割大米的工具,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扳手是擰螺栓的工具,二者為工具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D項:剪刀不是剪切鋼材的工具,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5.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斗拱是我國木結構建筑中的支承構件,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斗拱是古建筑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斗拱的主要作用是荷載重量,二者為功能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尾燈是汽車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但是尾燈的主要作用是安全警示,不是照明搜索,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船舵是帆船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船舵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航向,二者為功能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C項:舞臺是劇場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但兩詞順序與題干相反,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芯片是手機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系,芯片的主要作用是運算存儲,不是結構保護,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政道教育 | 安徽人事考試網 | 政道名師 | 安徽公務員 | 國家公務員 | 事業單位 | 選調生 | 大學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師 | 遴選
政道教育 版權所有 安徽事業單位考試 安徽公務員考試 Copyright © 2018-2022 ahrsksw.net 皖ICP備18012567號-2